找到相关内容25468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众生平等与正法治化

    政治意义。22   首先,“众生平等”确认了人的平等的主体资格,要求人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利、平等的人格尊严。依据佛教的三世因果轮回的世界观,世间的种种差别,无论是先天赋予的如智力、外貌、体质还是后天给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584390.html
  • 法国梅村:佛教对21世纪的响应:西方弘法经验谈

    包括摄录音材,像我们通常用来拍摄师父教学的摄录机,就不准带。于是,我们请狱警用他们的器材为我们拍下整个过程,也请求准许师父带备自己的微型录音机,作后备之用。本来他们是不愿意的,幸好后来还是批准了,因为...

    梅村

    |佛教|弘法|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20430284484.html
  • 早期佛教理性状态分析

    。对人的生命状态思考,是他宗教理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。尽管佛教后来的发展,已经使其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宇宙,但是这种以人为本的基本模式,还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,对人类自身状态的研究和结论,一直是佛教理论的...

    刘福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2484584.html
  • 奉修喜舍行愿 承担社会责任

    大自在和解脱。从理性而言,救助人道与畜道,均依无缘慈,同体悲心而获平等功德,但依世俗谛,还是以救济人道众生为首。   3 、如何在救助人道众生中修持己身?   1、无相布施,三轮体空。六波罗蜜法中...

    常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4884621.html
  • 人生十问--星云大师讲述

    过失怎么办?第一:应该坦白发露罪业,不复再作。我们不能说我心中知道错了就好了,不肯讲出来,这样还是不彻底,你必须在佛前表白或在善知识、大众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,经过一番真诚痛切的忏悔,接受应得的良心处罚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484884.html
  • 盛唐至北宋流行的净土教行仪

    未将此经列入疑伪经。因此,笔者认为,无论从《佛说相好经》本身来考察,还是从古今疑伪经研究的传统来看,此经都不当归类为疑伪经。   那么,《佛说相好经》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佛经呢?其实,古代的佛教学者...

    张先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2685038.html
  • 死的次第与识的灭尽

    过程之后,我们要正思维,这是八正道之一,那即是既然这么多苦楚,我要如何为自己的福利着想呢?我要继续造恶业呢还是造善业,造恶业要去恶道受苦,那受不了;行善呢很勉强,提不起劲,那我们要先考虑长久轮回的苦。 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3585057.html
  • 从《工珠自传》看活佛的产生及其弊端

    没有再去八邦寺了。并且,于禅院传授引导等事情,也间接地停止了。   ——摘自《工珠自传》(同前)   终于,工珠活佛还是被迫离开八帮。而温珠活佛的遗体,也被延放到第二年才得以火化。见原文:  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2485092.html
  • 黄金珠绳上的摩尼宝——历代多智钦仁波切事迹简介

    堪布们如果在佛法教理方面遇到任何难题,到他那里总能迎刃而解。无论是传讲佛法还是世间谈话,他的讲话都令人惊奇。他是个很好的画家,唱诵大师,非常善于朵玛和坛城制作。虽然他生活简朴,但却具有高贵尊严;虽然他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585108.html
  • 跨越打扫过的希望门槛 洒下迎宾花絮——教宗谤法答辩录

    与自己的心灵目标产生距离。如果有人信仰不同,教宗似乎宁愿防止别人跟随自己的信仰与宗教,而不鼓励别人寻求灵性的解答。   当教宗论及善来自于上帝时,他指的是物质上的美好还是精神上的善?如果他说的是物质...看法,当意念离开人体时,就必须随着过去的习性所作,临终发生的时候,本性特质的束缚也会跟着改变,即使众生暂时地以人身存在,还是没有能力永远待在人道里。   在佛学的理论里,人性的形成是由于说话的能力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83785111.html